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7 20:44:15   浏览:863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
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已于1999年1月21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消防管理办法》
同时废止。


第一条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以下简称消防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三条 消防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公安机关对本行政区域内消防工作实施监督管理,并由公安消防机构分级负责实施,依法履行消防工作职责。
第四条 预防和扑救火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任何单位、个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本单位防火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消防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
教育、劳动、林业、畜牧、城建、交通运输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司法行政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将消防安全宣传列入工作计划,面向社会宣传消防法律和消防常识,适时发布消防公益广告。
供水、供电、燃气、气象、地震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向公安消防机构提供可能影响社会公共消防安全和灭火救援工作的情况及有关资料。
第六条 每年11月9日为本省消防安全宣传日。
第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依照消防法的规定,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消防规划。城建、供电、电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根据城市消防规划和年度计划,对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通信、消防车通道等公共消防设施进行建设、管理和维修,公安消防机构负责验收、使用。
公共消防设施、消防装备不足或者不适应实际需要的,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公安消防机构负责督促检查。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消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保障预防火灾和灭火救援的实际需要。
第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建筑设计防火审核时,一般工程在10日内、重点工程和设置自动消防设施的工程在20日内、需要组织专家进行消防论证的工程在30日内审核完毕;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发给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不得施工。
经审核合格的消防设计需要变更的,应当报经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未经核准,不得擅自变更。
第十条 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应当按照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从事自动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检测、维修、监理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证书。
第十一条 公安消防机构在进行建筑工程消防验收时,要在验收完毕7日内作出结论。未经消防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施工单位不得交付使用,建设单位不得投入使用,建设主管部门不得评定为合格工程。
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筑物确需改变使用性质或者进行装饰、装修的,应当报原审核的公安消防机构核准,施工完毕后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消防验收。
第十二条 生产、储存、运输、销售或者使用、销毁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执行国家有关消防安全的规定。
电器产品、燃器用具的安装、使用和线路、管道的设计、敷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安全技术规定。
第十三条 消防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产许可证,需要质量认证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证书。
销售消防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规定报经省公安消防机构登记备案。
第十四条 从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操作、保管、运输和自动消防设施设计、安装调试、维修、检测、操作以及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的人员,应当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五条 合用、承包、租赁的厂房、库房、商场、宾馆、酒店、办公楼等场所,由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的责任,并报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备案。
物业管理单位应当对所管辖的物业管理场所的消防安全负责,督促、指导管辖单位或者个人做好消防安全工作。
第十六条 城市居民住宅区、集贸市场、商品批发市场等公众集聚的场所消防安全布局不合理、消防设施不适应防火灭火需要的,所在地人民政府要增设公共消防通道和公共消防设施,产权单位要采取防火分隔、配置灭火器材等措施,提高防火灭火能力。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拆除、改造、移动燃气设施和用具,不得擅自抽取管道燃气。严禁在卧室或者房屋过道安装燃气管道和使用燃气。
使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用户,不得采用任何手段加热、摔砸、倒卧液化石油气钢瓶,不得自行倒罐、排残和拆修瓶阀等附件,不得自行改换检验标记或者瓶体漆色。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公安消防机构批准,不得随意设置瓶装液化气代办、经销点。
第十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在农业收获和火灾多发季节,要有针对性地对村民进行防火安全教育,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发生。公安消防机构要加强对农村防火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公安消防机构应当定期监督检查大型商场、宾馆、公共娱乐场所和高层综合楼、商住楼以及文物古建筑、大型物资仓库、易燃易爆危险品存放场地等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检查中发现火险隐患或者其他违反消防管理的行为时,应当责令当场改正;不能当场改正的,应当及时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提供情况和资料,及时消除火险隐患,并将整改情况回执公安消防机构。
第二十条 火场的扑救工作,在公安消防机构到达现场后,由其统一组织和指挥。参加灭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公安消防机构火场总指挥的调动,执行火场总指挥的灭火命令。
扑救特大火灾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人员,调集所需物资支援灭火。
第二十一条 在消防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公安消防机构或者其他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奖励,成绩特别突出的,报请当地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一)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健全消防组织、制度,改善消防设施,及时发现并消除火险隐患,预防火灾事故成绩突出的;
(二)模范遵守消防法规,制止违反消防法规行为,事迹突出的;
(三)积极参加扑灭火灾或者支援邻近单位、居民扑救火灾,避免重大损失,有显著贡献的;
(四)对查明火灾原因有突出贡献的;
(五)开展消防科学研究和技术革新,成绩显著的;
(六)在消防工作的其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十二条 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处以罚款的,第四十条第一款第(一)、(二)项和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的罚款数额为工程造价3%以下;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罚款数额为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第四十七条罚款数额为50元以上500元以下;其他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1000
0元以上50000元以下。
依照消防法的规定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的,罚款数额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
第二十三条 公安消防机构依照消防法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对单位罚款超过10000元以上、对个人罚款超过2000元以上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消防机构应当组织听证。
第二十四条 公安消防机构的工作人员在消防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有下列行为之一,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失,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对不符合国家建筑工程消防技术标准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通过审核、验收的;
(二)对应当依法审核、验收的消防设计、建筑工程,故意拖延,不予审核、验收的;
(三)发现火灾隐患不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改正的;
(四)利用职务为用户指定消防产品的销售单位、品牌或者指定建筑消防设施施工单位的;
(五)对依法受理消防安全检查申请的场所,未经检查或者经过检查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同意使用、开业或者举办的;
(六)没有法律依据、违反法定程序实施处罚或者采取强制措施的;
(七)索要、接受和无偿占有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财物的;
(八)向被检查单位强行摊派各种费用、乱收费的。
第二十五条 违反消防法和本办法,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公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4年11月29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甘肃省消防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1999年1月2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案情】

2013年3月8日,陈某伙同龙某等人(另案处理)共谋以陈某等曾经帮助张某(时年17周岁)讨要过工资、花费了费用为由,要求张某拿钱。其后,陈某一伙对张某进行语言威胁、殴打,强行向其索要2000元钱。张某迫于威胁和压力向家人求助,其家人将2000元打入张某银行卡上。陈某等人强行扣留了张某的银行卡和身份证,并强迫其写下银行卡密码后才让其离开。次日上午,陈某伙同龙某将张某银行卡内的2000元取走并潜逃。


【分歧】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陈某的行为是构成抢劫罪还是敲诈勒索罪。一种观点认为陈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抢劫罪。另一种观点认为,陈某找借口索要张某钱财,是敲诈勒索心态的典型特征,加之陈某系通过轻微的暴力以及语言威胁的方法使张某交出银行卡及密码,且未当场获取财物,故其行为更符合敲诈勒索罪的特征。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本案的定性关键在于准确区分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本案中,要准确认定陈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需要明确陈某使用的暴力手段是否达到了抢劫罪所要求的暴力程度,以及陈某于次日从被害人张某的卡里取走现金2000元是否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当场劫取财物”。

1.陈某使用的暴力轻微,未达到抢劫罪所要求的暴力程度

虽然刑法没有规定抢劫罪中被告人使用的暴力应达到何种程度,但从法理上看一般要求抢劫罪的暴力程度应达到使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或者不敢反抗。而在本案中,被告人虽有使用暴力,但其暴力程度较轻,主要是通过轻微暴力以及语言威胁的方法,对被害人实施精神上的强制,使其产生恐惧、畏惧心理,不得已而交出钱财,其暴力、语言威胁程度尚未达到抢劫罪所要求的使被害人不知反抗、不能反抗、不敢反抗而强行劫财的暴力程度。

2.陈某的行为不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当场劫取财物”

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中一般都认定抢劫罪要具备两个“当场”,即当场实施暴力、胁迫和当场取得财物。在将“当场”作为强取财物的要件时,对于“当场”的理解不能过于狭窄,暴力、胁迫等方法与取得财物之间即便间隔一定时间,也不属于同一具体场所,但只要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链不间断,仍可以视作“当场”的延伸。而本案中,陈某胁迫被害人张某交出银行卡及密码,并于次日取走卡里现金的行为不是当场强取财物,也不能视为“当场”的延伸。首先,暴力、胁迫与取得财物之间的间隔时间较长,且不属于同一具体场所。其次,暴力、胁迫与取得财物之间的因果关系链已经间断。从张某离开到陈某取走卡里钱的这段时间,张某人身是自由的,其完全可以将卡挂失,从而使得陈某根本取不到卡里的钱。


(作者单位: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法院)

濮阳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河南省濮阳市人民政府


濮阳市人民政府令第2号


《濮阳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12月7日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盛国民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濮阳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23号)、《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河南省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20号)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工程建设、抗震设计、工程监理、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动参数复核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抗震设防要求,是指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
本办法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或者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一般建设工程按照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或者地震小区划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二)重大建设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三)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两侧各四公里区域和地震研究程度、资料详细程度较差地区的一般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动参数复核,并根据地震动参数复核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四)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确定。
第六条 凡本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按照管理权限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确定抗震设防要求。需经市以上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到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登记手续,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及其依据,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需经县(区)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到县(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登记手续,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及其依据,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七条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应当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发展改革部门应当把抗震设防要求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必备内容进行把关,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或依法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而不进行的,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或备案。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不得办理相关手续。
设计单位和图纸审查机构必须严格执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规定,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和施工图审查。
地震部门应当加强对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图纸审查机构落实抗震设防要求情况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向建设单位提出纠正意见,并抄送同级有关项目审批部门,项目审批部门应当依法予以纠正,责令设计单位、图纸审查机构进行改正。
重大建设工程的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论证、初步设计审查、土地规划建设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和重点项目联审联批联席会议等,应当有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参加。
第八条 工程建设、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对工程抗震设防质量承担终身责任。
第九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的范围按照《防震减灾法》、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河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河南省人民政府第120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依法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请报告的,在设计前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图纸已设计因故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必须在工程开工前补做地震安全性评价,抗震设防要求与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不符合的重新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结束后,应当将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报送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审定。审定后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有关文件,建设单位在10日内报当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登记备案,由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出具抗震设防要求有关手续;不进行备案的,视为未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十一条 建设单位应当在以下环节到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手续:
(一)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环节;
(二)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在项目申请报告编制环节;
(三)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在规划部门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
(四)其它建设工程,在设计前。
第十二条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在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手续时,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申请表;
(二)建设工程总平面布置图;
(三)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和评审意见、批复文件;
(四)地震主管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它资料。
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应当提交抗震设防要求登记表、工程概况、场地位置、场地类别和地震主管部门认为应当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十三条 建设单位提交资料符合规定的,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对依法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含地震动参数、地震烈度复核)的建设工程,应当自接到河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评审意见、批复文件之日起五日内办结;不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的应当在三日内办结;其它建设工程一日内办结。
第十四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纳入工程建设概算。
第十五条 建设单位应当将建设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评价业务委托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
第十六条 地震安全性评价单位实行资质验证管理制度。
从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地震安全性评价资质,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时,签订委托合同后,应当到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进行登记验证,登记验证的主要内容:开展工作的法律依据、资质的有效性、委托合同(复印件)、建设工程概况等。登记验证后方可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不进行登记验证的,不予办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有关手续。
第十七条 市、县(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加强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的,应当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停止违法行为。
第十八条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参加。
对没有地震部门抗震设防要求验收合格的建设工程,工程竣工验收备案部门不发竣工验收备案书。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占地范围超过5平方公里的工矿企业应当开展地震影响小区划工作。
可能有活动断裂通过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工矿企业应当开展活动断层探测工作。城乡规划与建设,应当根据地震活动断层探测结果,采取工程性防御或避让措施。
第二十条 农村住宅建设,应当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建筑抗震设防要求和技术标准。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民房建设工作的指导和城乡结合部村(居)民建房的管理,引导村(居)民建设具有抗震性能的房屋,在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易地扶贫搬迁、移民搬迁等工程时,应当保证工程及相关村民房屋建设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和标准。
第二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二条 市、县(区)地震、发展改革、建设、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图纸设计单位、图纸审查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单位、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一)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给予批准、核准或者备案的;
(二)不按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或图纸审查的;
(三)发现违法行为或者接到对违法行为的举报不予查处的;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